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机构设置 | 五制一化 | 新闻宣传 | 理论学习 | 思政教育 | 精神文明 | 普法专栏 |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学习>>正文
 
【学“习”理论】习近平详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017-10-23 19:03  

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矛盾也无时不变;我们在解决矛盾中进步,人类在矛盾运动中前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方面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一起学习。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

所谓矛盾,就是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它是一种客观普遍的存在。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对于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解决所处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主要矛盾是所有矛盾的核心。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处于支配地位;主要矛盾的解决,有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因此,研究任何事物或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问题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社会主要矛盾是不断变化的。随着事物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必须要对基本国情、特别是对社会性质和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也是与时俱进的。1956年党的八大第一次提出“社会主要矛盾”这一概念,这个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指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要“以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表述一直沿用了36年。

二、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方面的变化

矛盾的两个方面规定了矛盾的核心内涵。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明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社会需要来看。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升级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前提和基础。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明显提高,人民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建立了我们憧憬更加美好生活的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我国GDP年均增长7.2%,远高于同期世界2.5%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5年来,居民收入不断提升,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加7311元,年均实际增长7.4%。5年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大幅增加。在此基础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些更高更好的新需求,推动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从社会生产来看。社会主要矛盾的另一方——“社会生产”的表述从“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当今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科技生产力不断进步,装备生产日益完善,生产力体系初步形成。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正向制造强国迈进。科技领域,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服务业、消费业、新兴科技正蓬勃发展,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正成为享誉世界的“新四大发明”。中国的社会生产水平即将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再用“落后的社会生产”这样的表述显然已不合适。同时,中国社会生产“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明显。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农业内部结构还有待优化,第二产业工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从区域发展来看,东部发达地区、特大城市的生产力发达,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从城乡格局来看,相对于城市,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从增长动能上来看,突出表现为相对于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投入,作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创新的关键作用发挥得不平衡不充分。从环境角度来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从民生方面来看,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等。因此,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延展为当前的发展状况--“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就不光是生产力层面的东西,更涵盖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容。

三、新矛盾提出新要求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关系全局、影响深远,这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新矛盾提出新任务。问题导向是我们基本的工作思路,主要矛盾变了,工作任务必然跟着变。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新任务决定新举措。我们党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每个发展阶段重大战略及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都同当时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把握紧密相关。为解决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习近平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习近平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三农”工作;为改善人民整体身体素质,习近平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更平衡更充分地发展,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在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上百条的新举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抓住机遇,勇于改革创新,果敢应对挑战,善于攻坚克难,在新征程中解决主要矛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本文来源:学习中国)

关闭窗口
中心简介

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宣传部  Copy Right @2015  IANBMC HU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电话:0451-86609104  
技术支持:黑龙江大学信息与网络建设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