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机构设置 | 五制一化 | 新闻宣传 | 理论学习 | 思政教育 | 精神文明 | 普法专栏 |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学习>>正文
 
【学“习”理论】习近平详解文明的丝路怎么建
2017-05-26 15:07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古丝绸之路留下的精神财富,也是今天“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文明之路如何建?我们一起学习。

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

“人生乐在相知心。”2000多年前,贯通亚欧的古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东西方友好往来、文明交流的大通道。我们的祖先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人类文明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以开放包容心态看待彼此,用交流代替隔阂,用对话化解矛盾,营造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局面,创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和谐相处的典范。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加强各国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促进包容发展。”

二、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在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上,中外文明互学互鉴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中国也引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习近平指出:“历史表明,世界各民族文化互鉴共进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交流互鉴,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三、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世界精彩之所在。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当今世界有7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5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企图建立单一文明的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带一路”沿线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沿线国家要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丰富多彩、欣欣向荣。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壮美画卷。文明之间要交流,不要排斥;要互鉴,不要冲突;要共存,不要取代。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文明交流的渴望,将继续担当文明沟通的使者,推动各种文明互学互鉴,让人类文明更加绚烂多彩。”

 

文章来源:学习中国-微信公众号

关闭窗口
中心简介

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宣传部  Copy Right @2015  IANBMC HU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电话:0451-86609104  
技术支持:黑龙江大学信息与网络建设管理中心